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凉山州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14.12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切磋(qiē) 藩篱(fān) 反间计(jiān) 曲径通幽(qū)
B.脸颊(jiá) 麦糟(cáo) 嗑瓜子(kè) 势不可当(dāng)
C.症候(zhèng) 对称(chèn) 拗不过(niù) 提纲挈领(qì)
D.生肖(xiào) 崔嵬(wéi) 吃空饷(kòng) 悄无声息(q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对弈 严峻 欲盖弥张 姗姗来迟
B.真谛 焦躁 立杆见影 鞭辟入里
C.炫目 淬火 奋发图强 再接再厉
D.嘻闹 倾泻 置若罔闻 声名鹊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内地股民不免郁闷:人们天天上淘宝网终于造就了市值两千多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自己却不能分享公司成长的利益。
B.2014年9月21日,李娜在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举行退役新闻发布会,她相信今后一切都会“轻松愉快”,因而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她已没有任何遗憾遥。
C.十八大以来,多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落马,许多岗位应运而生,中组部自然需要加紧选拔人才。空缺由谁来补?接任者能否廉洁自律?大家都很关心。
D.92岁的吴良镛院士用35分钟,在人民大会堂站着作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台下大批学生趴在桌上睡去,他们的行为令人侧目而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8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南京出席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之际,一名扮成青奥会吉祥物的志愿者“熊抱”了他。
B.教育部负责人说,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教育的面貌和人才培养的模式。
C.根据伦敦国王学院国际激进化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约有2000名欧洲人加入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其中至少四分之一是英国人。
D.四川省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进入了最后测试期,即将开通试运行,拟打算在10月面向客运车和私家车用户开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是说有个丫鬟很喜欢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便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出不去了;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红楼梦》作者,或是抄袭王渔洋以摩诘为诗佛,太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的说法。故特举此三人。摩诘诗极富禅味。禅宗常讲“无我、无住、无着”。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这一联是大家都喜欢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噗噗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噗噗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
(有删改)
5.下列关于文中论诗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诗千万不能学陆游的诗,他的诗十分俗气。
B.学诗要学儒、释、道这一类的宗教诗或哲理诗。
C.好的诗歌里应该有人,而不仅仅是景物的堆砌。
D.好的诗歌应该在景物之中表现出人的情怀。
6.对文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指极富禅味的“无我、无住、无着”,让读者自己体会宗教的美。
B.“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指诗人的境界需要读者自己通过诗中的景物去感悟和领略。
C.“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指儒、释、道的哲理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D.“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指诗歌要写出活的动的景物,而不是把景物写得死而滞。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只写了很好的砚台,磨好了的墨,但没有写如何用。
B.林黛玉例举王维、杜甫、李白来谈诗,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受了王渔洋诗佛、诗仙、诗圣说法的影响。
C.“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之所以好,是因为诗中不仅有人,而且这个人对宇宙和生命还抱有一番看法。
D.“野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落”和“鸣”充满了生命的意识,而“雨中”又给生命罩上了些许凄凉。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19分)
朱然字义封,朱治姊子也,本姓施氏。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启(孙)策乞以为嗣。
至权统事,以然为馀姚长,时年十九。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授兵二千人。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馀,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攻江陵。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魏攻围然凡六月,未退。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黄龙元年,拜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顷之,以兖州在蜀分,解牧职。嘉禾三年,权与蜀克期大举,权自向新城,然与全琮各受斧钺,为左右督。会吏士疾病,故未攻而退。
赤乌九年(246),征魏,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诸葛瑾子融、步骘子协,虽各袭任,权特复使然总为大督。又陆逊亦卒,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一•朱然传》略有删改)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山贼盛起 恰逢
B.然夜出逆之 叛逆
C.权与蜀克期大举 限定
D.惟陛下识臣先言 记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与敌交通 不如因而厚遇之
B.乃彻攻退还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以解上下之忿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D.莫与比隆 失其所与不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顷之,以兖州在蜀分,解牧职。
(2)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
11.结合第Ⅰ卷文言文中的文段,分析传主朱然有什么特点。(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云门①道中晚步
李弥逊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②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注:①云门:是山阴县南若耶溪上一座山名。若耶溪长数十里,溪上有六座寺庙,云门寺为其冠。云门道上,是山阴风景佳胜之处。②辋川:在陕西蓝田县,唐代诗人宋之问、王维在那里置有别业,风景极为优美。
(1)“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一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4分)
(2)这首诗的颈联侧重从客观景物的角度着笔,试分析写景的手法及其效果。(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6)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7)故木受绳则, 。(荀子《劝学》)
(8)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看莲
杨莹
①看莲要趁早,千万別过了八月才去,只剩下莲蓬头和枯叶。也千万別到了傍晚才去,莲会睡着在夜雾里。今日恰逢其时,正是莲花盛开的时节,一路上听得到那花开的声音。非专程去看莲,也未想到会遇到莲,临时去参加一个会,中午休会,意外地听说我们被安排在一个荷塘旁就餐。
②常常,想见的人会偶遇在某个地方,这样的邂逅便带来如看莲般的喜悦。今天随意地走近了莲,莲花在湖面上轻轻地裂开,久违了的莲,总能令人心动,这内心的喜悦,又似意外地走近了一位想念已久的人。
③荷塘边总是一种令人晕眩的燥热,蝉鸣此起彼伏,柳枝一动不动,一股燥热往上冒,心底的烦恼再次无限地蔓延开来。这个季节里,我不自觉地染上了复杂而郁闷的情绪,陷入不想回忆的回忆。那么多的日子里,是什么使我满怀忧伤,又满怀希望呢?那些烦恼,如莲,是切肤的,是温暖的,又是不可言说的,那苦痛是属于自己的,是与出身连在一起的。
④心烦时喝茶,心静许多,那么,心烦时看莲呢?也许与喝茶同感。最安静的度过余生的地方该是温暖的,什么回忆也打扰不了的。
⑤湖面骄阳当头,莲,勇敢地展示着自己的美,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静心观荷,无需任何语言。
⑥忽然飘来两句秽语,折杀了荷塘溢出的美,徒增使人心烦的噪音。在湖面上生出一片莲花之前,是一池污水,而花败时污水还是污水,所以,有的人就只看得见污水,就只看见了污水,看不到大美,便只有把看见的污水反复地传说,而污水,是骂不干净的。
⑦常常,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的同行者,都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这是人的一种无奈。生活中常常忽然间就撞见了你不想见的人,为了和谐,你必须忍耐着。
⑧余那“大美”美的时间又是那么短暂,所以,人们才记得,才惦记。在这样谁也逃脱不了的污水中,孤独着,等待着莲花一次次开放。每个夏天的花朵,都是寂寞的。在这样谁也逃脱不了的污水中,没有孤独感的人,应该是可耻的,不能品味寂寞的人,也是可怜的。
⑨北方的莲,因为少雨,所以少了几分南方的温润,烈日下,阳光一动不动地照在湖面的荷叶上。耀眼的一点,一点,形成一片,那绿泛着白光,令人晕眩,蝉鸣给空气带不来一丝波动,有几分印象派的味道。恍惚间,有种迷路的感觉。
⑩我感觉不到风,风都来自远方,我因此而失望。
○11一旁的凉棚给荷塘添了不少味道。远方一位友人打来电话,我走到凉棚里去接听,一边听一边看着那池塘里的莲,眯起眼睛想这位纯净的友人,似乎坚忍静处一隅的莲,他的坦然却也令我联想到委琐处世的“活命哲学”来,整日被“非如此不可”驱使。
○12我尝试着不说话,看那些叶子。就这样默默感受着莲,无法躲避地触碰到了灵魂。心,高出那池浑水,高出天,那天然的魂灵无法将自己的心融入世俗的浑浊之中。每个孤独的灵魂都是高尚的。走近一朵静静盛开的莲花,记下它在这一刻里的姿态,它似乎在说:我就是在这样的污水里生长着,我就是这样安心苟且地咀嚼着属于我的这份孤独,直到你的到来。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题目叫“看莲”,重在一个“看”字,所以作者并不直接描写莲花的色香味形,而是写看莲之时、看莲之思和看莲之悟。
B.作者写偶遇想见之人有如看莲般的喜悦,又说走近莲花,如同走近想见之人。这样写既有以花喻人之趣,又有寓人于花之妙。
C.“忽然飘来两句秽语,折杀了荷塘溢出的美,徒增使人心烦的噪音”以声衬静,用噪音来反衬荷塘的宁静和作者内心的安宁。
D.作者写“我不自觉地染上了复杂而郁闷的情绪,陷入不想回忆的回忆”,为下文写静心观荷做铺垫,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反思。
E.“恍惚间,有种迷路的感觉”是指北方的莲“因为少雨,所以少了几分南方的温润”,作者找不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熟悉的意境。
16.结合文意理解第⑧段划线句子有何深刻含义。(6分)
17.文中写远方友人打来电话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8.从作者思想情感的角度,概括回答本文与《荷塘月色》的异同。(6分)
六、(10分)
19.请在下面几个作家中,任选一个,谈谈其名与字之间的关系。(4分)
①孔丘,字仲尼。 ②班固,字孟坚。
③晏殊,字同叔。 ④舒庆春(老舍),字舍予。
20.请在下面的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表达你自己对该人物形象的理解或看法,不少于60字。(6分)
①堂吉诃德 ②高老太爷③曹操④薛宝钗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能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点击下载:四川省凉山州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